党建工作
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 党建工作 >> 正文
薪火红言、笃行报国| 到延安去
作者:李年宝   来源:   发布日期:2025-07-13 18:45:07   点击数:

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,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,全国3万余名知识青年不畏艰辛、不远万里,从祖国各地突破封锁线奔赴延安,众多留学归国青年、海外侨胞、国际友人也放弃优渥生活,加入“到延安去”的洪流,这是一场跨越地理与精神疆域的“朝圣”!为什么延安是中国青年最坚定的选择?

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安全学院联合组建的“薪火红言、笃行报国”实践团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出发,开启“再去延安”的第一站行程,叩开历史的门扉,追随先辈的脚步,寻找那份坚定如铁的答案。

清晨,实践团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。灰墙土瓦、古朴别致,走进院落,周恩来、朱德、刘少奇、叶剑英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,房间里的一应陈设伴随着实践团的脚步徐徐展开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,实践团成员了解到,这里曾是成立时间最早、坚持时间最长、影响最大的八路军办事机构之一,是抗战时期开展统战工作、推动救亡运动、运送援战物资的重要枢纽,搭建起了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“红色桥梁”。

参观完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,实践团在陕西省委宣传部、八路军办事处等相关部门成员的组织和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文物融入“大思政课”2025年延安行专项实践出征仪式。刘燕为实践团作了主旨报告,分享了留德博士陈康白和女实业家沈红奔赴延安的故事。八路军办事处倾心演绎了青年抉择时空对话情景剧,将历史与未来联结,给出了抗战年代青年坚定奔赴延安的答案——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未来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!

在西安事变纪念馆,实践团跟随讲解员重走张学良公馆"扣蒋"决策路线,分析兵谏行动的发生逻辑,研读杨虎城将军《告全国同胞书》原稿,感受"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"的家国情怀,并观看了全息投影《华清池风云》,沉浸式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。


版权所属: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  2018-2020 school of Marxism .     陕ICP备10002064号

学院地址: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(雁塔校区)

联系电话:029-85583835(雁塔校区)